茶精分学茶13-什么是茶叶(鲜叶+工艺)

2019年12月02日 22:53 · 阅读(1251) ·

来源

来源:
1.当当老师微信群分享
2.茶精分公众号:【茶叶大实话】秋乏闲唠嗑
3.茶精分公众号: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品饮感受

说明:由于茶精分公众号也有涉及这部分的内容,为了内容的完整性所以本篇也引用了公众号中对应篇章的部分内容,并在引用时进行注明。

概述

上次说到茶叶的历史,也就是要得出一个结论——多数茶都是从绿茶发展而来,要学茶先学绿茶。

茶知识像一棵树。

根是茶叶历史,茶叶基础化学。

树干是茶叶的具体工艺。

树枝就是六大茶类。

所以我们要先明白茶叶的根。然后学习工艺,最后开始六大茶类。

今天就是要说,茶业的根的第二部。什么是茶叶。

茶叶首先是树叶。在树叶的基础上又分为大叶种,中叶种,小叶种什么鬼的。就是树叶的大小。树叶大小和气候,地理,海拔都有关系。

叶片的大小又一定程度的决定茶叶内含物质的多少。

比如,相对来说,云南的大叶种内含物质就多一些。

西湖龙井的就是小叶种。

其实,无论大叶种,小叶种的树叶都可以做茶,云南大叶种也可以做绿茶,龙井的小叶种也可以做普洱。

那么为什么,人们不用龙井的小叶种制作普洱呢?

原因很多。有一条关键的就是内含物质不够。小树叶的内含物质大多情况下少于大叶种的内含物质。

今天要说的就是内含物质。也就是茶叶的根基

内含物质决定了茶的滋味,鲜甜苦涩香

鲜叶和内含物质

《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品饮感受》 这是公众号第一个帖子,原因就是鲜叶的化学成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。

**鲜叶,又叫做茶青,生叶,茶料。它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芽叶,甚至梗,作为加工各种茶叶的原料。鲜叶是做茶的基础原料。说白了,做茶就是,鲜叶内部的化学物质变化及后期的人工干预(工艺)。它是通过人工干预把一系列内含物质调配出更好的品饮感受。

要懂鲜叶,关键在于明白鲜叶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应的品饮感受。

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。做茶的树叶叫做鲜叶,茶青。做茶的原料就是这个。

茶叶说白了就是原料,工艺最多加个仓储。

茶叶,说白了就是农作物。要懂茶就得懂鲜叶和工艺。喝茶不懂鲜叶和工艺,就好比“练武不练功,到头一场空”。没有理论和实践依据,只能人云亦云,在茶的这条路一坑到底。

鲜叶中主要有几种需要记住的。其实总类特别多。主要记住几个就可以了。

鲜叶成分 具体含义
水分 一般是鲜叶重量的四分之三,特殊情况以后再说。做茶过程就是让鲜叶的水分从75%下降到 6% 以下的过程。水分是一些化学反应的介质,它的消散程度和快慢,直接影响到色香味的形成。所以说,茶叶就是水与火之道。控水很关键。这个在以后的工艺中会讲。
多酚类物质 占据鲜叶干物质总量的 18%-36%,其中:70%-80% 是儿茶素,儿茶素一般情况下代表的就是涩。夏茶的儿茶素高,也更涩。
花青素 鲜叶中含量很少,干物质的千分之一左右,种类很多,紫色,红色,青色。花青素决定茶的颜色。
氨基酸 代表的口味是鲜。春茶比夏茶多,芽头较多。这就是为什么安吉白茶和黄金芽可以那么鲜。因为可以高达 9% 左右。(这里应该提一下蛋白质,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,一般情况下芽头蛋白质最多,依次往后降低,所以芽头的氨基酸最多,最鲜。)
木糖醇 代表的是甜。越是春天木糖醇越多,越是春茶越甜。
生物碱 重头戏。其中主要是咖啡碱,可可碱,茶叶碱。一般情况下,夏茶咖啡碱比春茶多,大叶种比小叶种多。这类物质代表的就是苦。
芳香物质 物质组成极为复杂。芳香物质,代表的是香。一般就是通过高温,微生物作用或者水解酶等作用下,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。一般情况下,春比夏茶多,高山茶多,芽头多(但是梗又比芽头多)。
色素 主要是叶绿素。一般情况下鲜叶都是绿色的,就是因为叶绿素。但是花青素特别多的情况下,鲜叶会呈现紫红色。

总结一下,儿茶素代表涩,碱类物质代表苦,木糖醇代表甜,氨基酸代表鲜。

感受 内含物质
咖啡碱
多酚类物质
氨基酸
茶多糖
芳香物质

所以说四斤鲜叶做一斤茶,就是因为四斤茶叶里三斤是水分。

也是从鲜叶价格计算茶叶价格的重要依据。

但是实践中,有时候可能四斤五两,有时候五斤才能做一斤茶。因为雨季,因为大早上水气大。

鲜叶喝水喝多了,自然采摘了五斤的鲜叶,有四斤都是没排出去的尿。活的猪的死猪的价格也不同,活的猪里面的屎尿都计算在体重里面了。

然后每年百度都可以搜索到。某某山头茶青,鲜叶一斤多少钱。我们就可以计算。四斤鲜叶才能做一斤茶。那么这一斤茶的原料价格就是四斤鲜叶的价格。

比如。老班章。我把鲜叶价格忘了。但是去年我和朋友一起计算过,成本下来一饼在3500左右,然后加上吃住路费等等话费,成本一饼也得在四五千。

就是说一斤树叶,1000 块,做出一斤茶至少需要 4000 块的树叶。

甜就是以游离状态在茶叶中存在的单糖和低聚糖(可溶性糖)带甜味的氨基酸儿茶素合成的中间产物。

重点就是,茶叶的鲜甜苦涩香都是由鲜叶的内含物质决定的。各地的鲜叶的内含物质总量,比例都不同,用同样的方法做出来的茶肯定不同。

根据实践,西湖的鲜叶就得做龙井,桐木关的鲜叶做红茶就是好,云南的鲜叶做普洱是就是好。

现在明白了。各地鲜叶的内含物质总量和比例不同做出的茶不同。然后了解下,工艺。

【茶叶大实话】秋乏闲唠嗑
任何茶都是鲜叶的内含物质总量和比例为基础,通过后天的工艺加上储存对内含物质的总量和比例再一次调配。
总体来说,小叶种,中叶种,大叶种,内含物质是依次增加的。
就像一片树叶,多数情况下,树叶大的比树叶小的内含物质要多。

工艺

工艺就是对茶叶的内含物质的后天干预,总体就是减少苦涩的内含物质的表现,加强香甜鲜的内含物质的表现。

就和杀猪一样,猪就是鲜叶。

猪大肠,打比方说啊。北方的猪大肠油脂多,南方的猪大肠更劲道。

具体是不是我也不知道。

工艺就好比,你杀猪后,猪大肠,有的人洗的干净就好吃,有的人洗的不干净吃起来就有屎尿味。

又好比,做茶和做菜一样,拿来一个菜,你要知道这个食材怎么处理才好吃。

就像拿来一把鲜叶,你要知道这个树叶做成什么茶才更好喝。

比如二群刚才一个好哥们,吃的豆腐韭菜的饺子。当他拿到豆腐和韭菜为什么没有做成回锅豆腐韭菜呢?为啥没做成油炸韭菜豆腐呢?为啥没做成豆腐蒸韭菜呢?就是这个道理!

所以茶叶就是先天的内含物质含量和比例之下,通过后天工艺对内含物质总量和比例的优化而成。

这是之前欠账的第二课。

春夏秋冬茶的不同

对了。刚才我木肉妹妹问春夏秋冬茶的不同。

季节 不同
春天的茶 鲜,甜高,苦涩低。因为春天氨基酸,茶多糖什么鬼的多,儿茶素拉,碱类物质什么鬼的少。
夏天的茶 茶苦涩。因为夏天儿茶素啦,碱类物什么的占比多。
秋天的茶 香气高,因为芳香物质多了,儿茶素,碱类物的又减少了。汤薄。
冬天 不做茶

高山茶和平地茶

【茶叶大实话】秋乏闲唠嗑
高山茶,鲜甜多苦涩少,
平地茶苦涩多,鲜甜少。
高山和平地的差别,参考春茶和夏茶的对比。